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Photo by Sebastian Voortman On Pexels)

談到自由,有人覺得那代表「隨心所欲不受控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傳統定義下,自由也被認為是從壓抑與紀律中釋放。然而,讓孩子擁有無限自由,可能會產生什麼影響?你看過新聞報導上 18 歲或未滿 18 歲的青少年大量喝酒、使用毒品、翹課等行為嗎?


自由是什麼?

(Photo by 詹玟諭)

蒙特梭利理念中曾談到「正常化」(normalization) 的概念,不是指一個孩子是否「正常」,而是說孩子依照自身的內在規律正常發展,表示孩子在健康或正常的發展方向上。其中,自發性的「自律」,就是「正常化」的外顯結果。蒙特梭利教育所說的「偏差」(deviation) ,其實就是說明孩子偏離了自己的自然發展規律。

因此,如果家長認為讓孩子為所欲為,是在給予孩子「自由」,他們的偏差也會自然而然發生,因為偏差是一個主動的狀態。


【延伸閱讀】
為什麼放縱育兒行不通?


自由與自律的相似之處

(Photo by 詹玟諭)

自由與自律,其實都是孩子內建的一種主動狀態,無法從外在給予,也無法被強迫接受,而兩者都必須來自一個孩子逐漸認識、學習及發展的過程。透過教育,孩子才能得到內在發展的指引,然後隨著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與人生經驗累積而產生。


liberty 和 freedom 兩種自由

(Photo by 詹玟諭)

英文裡對自由,有兩種不同詮釋。其中,freedom 是做選擇的能力,一種內在力量;liberty 則是執行這個選擇的能力,一種外在展現。父母若光賦予孩子能執行自己選擇的 liberty 是不夠的,還要先提供他們能獨立執行自己選擇前,所需具備的技能。

如:孩子問父親能否學習拉大提琴,父親答應後,幫孩子報名了大提琴課程,即給予了孩子學習的 liberty,並讓他發展拉大提琴需要會的技能,從中學習獨立。


【延伸閱讀】
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 ─ 動態的紀律


獨立對孩子的重要性

  • 我能單獨行動

  • 我可以幫自己解決問題

  • 我能不需要他人協助,進行某些有意義且重要的活動

  • 我能夠過自己努力,達到一個具挑戰性的目標

成人的任務,就是引導孩子從局限的環境裡,養成獨立的能力
當孩子能夠獨立時,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Podcast 腳本/Cynthia
文字整理/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蒙特梭利小短篇 EP.21 & 22】,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