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家庭可以共存嗎?

(Photo by energepic.com On Pexels)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彼此責任分工清楚。但隨著時代變化,工作、家庭與生活型態融合,有時爸爸出門前要處理孩子早餐,有時媽媽遠距開會完才能去買菜,角色界線的模糊時常讓人分身乏術。究竟要如何在職場與家庭間達到身心平衡?儼然變成一件重要的事。


從育嬰假返工的爸爸媽媽

(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許多父母在育嬰假結束後,通常會有托育或家庭的照護支援,以及彈性工作時間等需求,這是為了能安心返回職場,也讓自己與孩子適應調整後的環境,以下就分為三個層面來說明父母的主要需求:

1. 家庭層面

基於愛護孩子的心,有些家庭中的長輩可以協助父母提供育兒照顧,在平日父母上班時分擔洗澡、去公園玩等勞務工作,雖然彼此的育兒觀念與方式可能有所差異,愛護孩子的心卻是一樣的。

2. 個人支持系統

由於共同教養者增加,父母可能也會面臨教養理念不一致的狀況,因此,除了實際的育兒支援,父母還需要能互相傾聽、理解,甚至幫自己找出盲點的對象,以尋求心境上的同理與支持。

3. 工作職場

對於重返職場的父母,也許會有接送孩子的需求,或可能面臨孩子照護的緊急狀況,若職場能提供彈性上下班、遠距辦公等解決方案,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緩衝。


work - life balance

(Photo by Scott Webb on Pexels)

隨著時代變化,社會步調也變得特別快速,有更多人開始注重工作、家庭與生活狀態的平衡。從企業角度來看,員工是公司的資產,公司當然希望員工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以降低重新找人的成本;從員工角度來看,工作也不再是主要生活重心,他們同樣重視生活品質、自我時間的維持,這便是 work - life balance 的雙贏狀態。

歐美與台灣的企業案例

  • 員工補助方案

所提供諮商的範圍包括:壓力處理、職涯發展、家庭(婚姻、子女、教養)議題、人際關係及老人小孩照護資訊提供等。有些企業會透過傾聽專線或心理諮商中心,開放「家庭諮商服務」給員工及其家庭成員。

家庭諮商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家庭成員瞭解他們的情緒與行為,如何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以及自己如何影響他人,而與台灣相比,國外的家庭諮商也較為普遍、完善。

  • 家庭取向的工作政策

意即允許員工在工作的調配上擁有更大彈性,保留時間處理親屬照顧之需求。除了「兩性工作平等法」規範雇主應提供之產假、陪產假、育嬰休假、家庭照顧假等類別以外,尚包含:

(1)彈性工時(flexible work time),經由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允許工作者在某種程度下彈性改變工作時間

(2)工作分擔計畫(job-sharing plan),安排工作性質相似的員工互相分擔或替補工作內容

(3)部份工時僱用(part-time employment),施行方式包含調整全職工作者之工作內容為部份或臨時工時,或轉換為季節性、契約型態的工作方式

(4)彈性工作地點(flexible work place),允許員工彈性調整工作地點,如遠端工作、線上會議。

(5)完善的托兒福利與老人照顧,如設置內部設施與措施,設施指的是設立托兒中心、老人安養照顧中心,措施則包含相關補助費用、轉介服務、資訊等提供。

以上,雖提供正式家庭支持政策的組織並不多,但職場上非正式的支持性作法,如主管給予員工彈性空間,可在上班時間酌支一、兩個小時處理個人或家庭私事,也有助於促進員工的身心感受。


蒙特梭利幼兒園

(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

說到職場與家庭間的平衡,企業若能將工作與幼教場域結合,除了能推動友善家庭的職場文化,服務鄰近家庭,也能打破工作與托育空間之界線,支持孩子安心發展,這也是蒙特梭利幼兒園成立的初始原因。

蒙特梭利幼兒園可提供的支持

  • 讓家長安心工作,因為知道孩子的身心靈都會被照顧好。

  • 尊重與支持每個孩子的發展需求,輔助其變得獨立,達到自身潛能

  • 透過生活練習照顧別人與環境,成為心中有愛的人

  • 提供有同樣育兒理念的與老師與家長們,一個互相陪伴與支持的社群

  • 讓學校與家庭,能在一個相似的理念下,成為共同教育與孕育孩子長大的夥伴


你滿意自己的企業是如何支持你的家庭與生活嗎?

這種工作場域結合教育場域的理念,就是希望家庭與教育,能有更好的融合,因為這些都是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我們也期待,在台灣或世界各地,能有越來越多企業可以共同投入,以不同方式支持成人與孩子的身心靈健全。

Podcast 腳本/Cynthia & Diane
文字整理/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想聊 EP.27】,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