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

【想聊 EP.179】當照顧者也病了,誰能接住家庭?Feat.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老師、台北市南港區心衛中心執行秘書楊士雍

今天我們要談多重困境中的家庭,這件案例中的他來自於一封求助信,一個發生在鄰居家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可能會發生在與你生活的同一個社區、同一棟大樓內,我們一起透過社會的力量,看看可以如何接住每個需要的家庭。

【想聊 EP.178】一位單親媽媽的重生之路:社工、醫療與社區的力量 Feat.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老師、台北市南港區心衛中心執行秘書楊士雍

每當發生一些重大的社會案件,總是引發大眾討論我們的社會如何接住這些社會邊緣或是弱勢的人們。衛服部有一個「社會安全網」的計畫,結合了不同部會資源,成為一張大網,來協助面臨困境的脆弱家庭。

【想聊 EP.177】在牧場的育兒生活是夢幻還是夢魘? feat. 米拉夢地牧場民宿女主人米媽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花蓮壽豐「米拉夢地牧場民宿」的女主人米媽——一位從空姐變成農婦,從都市搬到山海間的四寶媽。她不只經營牧場民宿,也在這片土地上陪伴孩子成長。今天我想與她聊聊,她怎麼走進這樣的生活,以及在牧場養小孩,到底夢幻還是挑戰?

【想聊 EP.176】無照駕駛的AI世代:父母如何陪孩子上路?feat.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資深主筆吳和懋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中心最近發起「全國國中小學師生 AI 素養大調查」,並同步推出了報導專題「令人不安的教育新現實--無照駕駛的 AI 世代與認知負債的挑戰來臨」。這一集,我們特別邀請到親子天下資深主筆吳和懋,來與我們一起聊聊這個調查,以及身為父母與教育者,我們該如何陪孩子駕馭這股 AI 浪潮。

【想聊 EP.174】短影音、AI演算法圍攻下,孩子還會愛上閱讀嗎?feat.孫季康老師

專注教養、教育以及家庭生活的臺裔美籍記者、作家與二寶媽曾多聞的新書:「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為止」。在書中,多聞很赤裸的分享自己是如何在經歷多年的家庭暴力後,逐漸的復健自我心理並建立自己的家庭,讓創傷不代代相傳。

【想聊 EP.173】讓傷害到我為止 feat. 記者、作家與二寶媽 曾多聞

專注教養、教育以及家庭生活的臺裔美籍記者、作家與二寶媽曾多聞的新書:「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為止」。在書中,多聞很赤裸的分享自己是如何在經歷多年的家庭暴力後,逐漸的復健自我心理並建立自己的家庭,讓創傷不代代相傳。

【想聊 EP.171】愛的剛剛好,健康的「家庭邊界」

每個人也應該都有一份渴望,就是歸屬感,尤其是在親密關係或是家庭當中,我們會希望自己是被愛的,那在面對家人時,你容易保有自己的獨立性嗎?健康的家庭邊界不僅有助於解決衝突,還能讓家庭成員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與自由。

【想聊 EP.166】新手父母必修課:從蒙特梭利看 0–3 歲人格發展關鍵 feat.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培訓師 馬毓鴻

(Photo by kelvin agustinu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973270/)

孩子為什麼會有現在的個性?我們的情緒反應、與人相處的方式,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形成的呢?0-3 歲,是孩子生命中最關鍵的起點,也是我們人格發展的基礎。這個階段的每一次被看見、被回應,都在悄悄形塑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這個世界。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0–3 歲培訓師——馬毓鴻老師,跟我們一起從蒙特梭利的視角,來聊聊 0–3 歲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為何如此重要。


\ 媽很想聊.孕期專題 /

懷孕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更是一場全家的預備旅程。

懷孕,可說是一場人生最大的冒險,迎接一個新生命,也為自己與家庭的生命軌跡帶來巨大變化,《媽很想聊》希望在這段旅程中,提供支持與預備,特別企畫了四集的「孕期專題」(想聊Ep.163~Ep.166)邀請醫師、教育工作者與過來人,一起聊聊「懷孕」這件人生大事:從在歐洲的生產經驗,到爸爸能怎麼一起備孕;從孕期怎麼吃能營養又安心,到新手爸媽在迎接新生命前可先修的「親子功課」。

無論你是準備懷孕、懷孕中、或將來想當爸媽,都能在這四集找到屬於自己的陪伴與提醒。


想聊來賓

馬毓鴻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培訓師
滿兒圓蒙特梭利 0-12 歲學校創辦人

馬毓鴻老師為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0-3 歲與 3-6 歲認證合格教師、6-12 歲課程在訓中、12-18 歲青少年教師,於 2003 年創立滿兒圓幼兒園,而後成立托嬰中心及小學部,除了推廣蒙特梭利理念及教學之外,亦致力於特殊兒童融合服務、親子與家庭教育、蒙特梭利教師培力工作坊。

滿兒圓蒙特梭利團體實驗教育:https://reurl.cc/VMQngR


媽很想聊~PODCAST 收聽連結

歡迎訂閱我們,即時收聽最新內容!

 

【想聊 EP.165】孕期&哺乳飲食指南 feat. 兒科醫師張淳翔

懷孕時,到底該怎麼吃,才是真的「一人吃,兩人補」?許多媽媽懷孕時,常會聽到人說:「你現在是兩個人,要吃兩人份喔!」但其實,吃得多,不代表吃得對。今天,我們邀請小兒科醫師,要來聊聊孕期到底該怎麼吃、飲食如何影響母乳營養與奶量,讓準媽媽在懷孕期間,為自己與孩子的健康做準備。

【想聊 EP.164】懷孕的九個月,邀請爸爸一起「懷」~聊父親的孕期參與 feat. 旅遊作家謎卡 Mika

懷孕,鼓起的肚子長在媽媽身上,各種不方便不舒服,也是媽媽承受,懷孕時的我們,有時會感到寂寞,好像這是自己一個人的事……但生命的開始,從來都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在荷蘭,謎卡觀察到:爸爸從「備孕」就開始參與,懷孕的九個月,也是爸爸一起「懷」的九個月。這一集,我們想聊聊,爸爸可以怎麼參與備孕?又該從哪裡開始?

【想聊 EP.163】從荷蘭備孕與生產經驗,看見不同的孕產文化 feat. 旅遊作家謎卡 Mika

在台灣,懷孕後的產檢與生產方式,常常有著一套「標準流程」,但在「孕期專題」的第一集,我們今天不講標準流程,而是想透過不一樣的懷孕生產經驗,提供大家更多的思考。我們邀請到三月曾來《媽很想聊》分享的旅遊作家謎卡,她是一位新手媽媽,第一次懷孕生子,就在遠離熟悉的家人朋友的荷蘭。到了荷蘭,謎卡才發現「懷孕」可以有不一樣的節奏與選擇。沒有例行超音波、以助產師為主體的產檢……這一集,讓我們從謎卡的荷蘭經驗出發,看看在不同文化下,荷蘭如何「更以母親為本位」的思考,迎接新生命。

【想聊 EP.160】120 場分手練習:戲劇教我們愛自己 feat. 果陀文創《我們分手吧》製作人陳郁敏

大家想到「藝術」,腦中可能浮現優雅走在美術館或藝廊,觀賞藝術品的畫面。那是一個屬於個人的、安靜的、感受性的體驗。但在幼兒園放置藝術品?許多大人可能會驚恐的發問:孩子看的懂嗎?不會被玩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