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師資、打造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

專訪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 鄭同僚教授

蒙特梭利教育不是新的教育方式,打造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卻是革命性的思維。以前大家誤以為只有經濟優渥的家庭才能接受蒙特梭利教育,更以為蒙特梭利教育是程序化跟秩序化的操作過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鄭同僚,自從 2018 年親赴美國接受蒙特梭利 AMI 師培後,來自教育現場的衝擊,完全翻轉了這些刻板印象,他笑說:「我會這麼投入跟激賞蒙特梭利教育,就是因為這可以解決台灣教育界『以大人為中心』的教育,而是回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典範,我看到新的可能性。」


集中師培才能凝聚改變的力量

鄭同僚教授觀察,過去 Y2 從茫茫學海中尋覓對蒙特梭利教育有興趣的老師,送往國外接受 AMI 師培,學成歸國,老師們再各自回到體制內。但團結力量大,鄭教授建議:「接受過蒙特梭利師培的師資,要集中在一所學校或鄰近學校,更能彼此幫助,畢竟改變不是單一老師扛得動的。」

正因為長期關心投入與持續觀察,鄭同僚也擔任與 Y2 合作的「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的計畫主持人,有鑑於台灣有許多偏遠的鄉村小校,亟需專業師資協助轉型,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正是解方,「因為蒙特梭利能運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混齡教學,正是小校轉型最需要的。」鄭同僚教授分析。

因此,2022 年將啟動專業師培計畫,第一階段前導課程將先展開「蒙特梭利概論課程」培訓,師法美國推動蒙特梭利公共化的方式,鼓勵與 Y2 合作轉型的學校老師們或有興趣的大眾接受師培,將以一個月的時間進行「助理教師」的培訓,主要目標是理念的傳遞,讓老師們更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內涵,未來可成為專業教師的助力。

第二階段將啟動為期三年(共二寒三暑假)的「公立學校蒙特梭利小學師資公益培訓班」,將優先邀請 Y2 合作轉型的蒙特梭利學校,例如澎湖縣內垵國小、台北市忠義國小、台中市中坑國小等老師們接受專業師培,內容十分紮實、完整;同時也開放給未來有興趣從事蒙特梭利教育的教育者。目標是希望能鼓勵國內有進修國小教育學程的大三在學學生報名專業師培,期許這些準老師們能在最有理想抱負的時期,接受蒙特梭利師培的滋養,「第一年希望招收 50 人」,鄭同僚許願。期待這些接受過培訓的專業教師們未來回到公立學校後,能有更多學伴,不再孤軍奮戰。


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可負擔的蒙特梭利教育計劃」是以全國性的高度跟資源來推廣蒙特梭利教育,師培計畫背後是更大的策略跟企圖心,有了更多老師,「可負擔」計畫也就有了築夢踏實的力量。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學費人人可負擔,用公共的教育資源,讓無法負擔私校學費的學生也可以接受蒙特梭利教育。

鄭同僚教授指出,想讓蒙特梭利教育變成可負擔,策略是先建立典範學校,有具體成果後,政府資源就會進來,師長們有問題也可以請教典範學校。「我們要創造幾所典範學校,其他學校跟老師才會有信心。原來,我們可以用公立學校的經費跟師資,創造不一樣的教育,而且可以變成被看見的典範。」尤其全台灣有近 400 所國小低於 50 人,避免廢校的方法之一就是採用蒙特梭利教育,就算只有一個校長配二個老師也能跨年級混齡教學。

「可負擔的意涵是追求社會正義,讓小校不會被廢校;可負擔的概念也包含培養公立學校的老師,鼓勵他們在班級中透過蒙特梭利的元素跟方式來激發孩子可以有更多主動學習的方式。這是真正能幫農村小校轉型打基礎的重要工作,讓更多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享有蒙特梭利教育最穩當的方式。」鄭同僚說。

投注資源,培養師資,建立典範學校,讓典範學校變成培育師資的基地學校,有朝一日這些老師也能成為蒙特梭利教育的培訓師,若能朝此正向循環,孩子們將成為主動建構者,而非單純的受教者,小校也可以找到存活下來的經濟模式。鄭同僚教授描繪著未來的美好願景。


文、攝影/蘇于修
照片提供/鄭同僚、TMEC 政大臺灣蒙特梭利教育基地、中坑國小

( 本文章節錄於 2021 Y2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