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家長與老師,我們期許給孩子更美好的世界,並透過教養引導他們邁向幸福。但當整個社會都在為企業營收成長、國家 GDP 攀升喝采,這種不斷追逐的壓力,是否也複製到孩子的教育上了?這次《媽很想聊》Podcast 從蒙特梭利視角出發,提醒大家:成長可以注重和諧與平衡,而不是以犧牲下一代環境為代價。
(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 on Pexels)
孩子未來的隱形殺手 = 還要更多、更快
在蒙特梭利觀點中,「大自然擁有一種美妙的安排,使每個生命在追求自身生存與幸福的同時,也為環境改善與保護貢獻一份力量。」然而,大多數的個人、企業、政府及國家,都認為生存於環境之中,就是要從中獲取最多資源。
一些企業口號「業績要翻倍」、「市占率要更高」聽起來振奮人心。消費者行為學家 Ken Hughes 卻提出發人深省的觀點:「無止境的成長與真正的永續,就像油與水格格不入。」這就像是,你揍了一個人的鼻子,再忙著慰問並努力幫他止血。然而,真正的解決方案,是在一開始就選擇不打人。
無止境的成長與真正的永續,就像油與水格格不入。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或許有天「不成長」將成唯一選擇
許多企業一面高舉永續發展的大旗,一面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地球資源,追求更多商店、更多市場。由於擴張後,需使用更多資源,於是企業又推出更多環保專案,讓循環永無止境。會不會,其實對成長的無盡渴望,才是需要被處理的問題根源?
若將無限成長思維帶入教養:只知擴張、不計後果,直到窮盡資源。等於無形中告訴孩子:不斷超越、永不滿足,才值得讚許。但這種無止境的追逐,真的能帶來幸福嗎?
只知擴張、不計後果,直到窮盡資源。等於無形中告訴孩子:不斷超越、永不滿足,才值得讚許。
(Photo By Essow K on Pexels)
我們幾乎從不質疑成長這件事。許多人一邊教孩子隨手關燈,一邊卻購入遠超需求的商品;一邊教孩子惜食,一邊又對「買一送一」優惠樂此不疲。
然而,健康的成長仍有極限。懂得分辨何時足夠,而不是無盡的更多、更快,這份知足的生活智慧,將比盲目追求更有價值。
每種動物的行為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同時也為環境服務。人們是協調萬物和諧共存的代理者。
Podcast 腳本/Cynthia
文字編輯/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蒙特梭利小短篇 EP.46 足夠,就夠了】,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
參考資料
Horrox, J. (2022, February 7). Edward Abbey and the ideology of the cancer cell. Medium.
Montessori quote of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