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保鮮期有多長?

(Photo by Caio On Pexels)

繼聊關係 ep.7 中提到家庭生命週期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家庭發展大致上可分為三大週期:一、建立期,二、擴展期,三、收縮期。雖然不是每種家庭都按照同樣脈絡,但我們也能藉由觀察家庭結構的多樣化,去看見每段關係獨特的面貌。其中,婚姻便是家庭發展的源頭,在這段漫長過程中,夫妻之間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關係變化呢?


婚姻滿意度隨家庭週期降低?

(Photo by Timur Weber on Pexels)

國外有些文獻寫道,夫妻在孩子出生後,婚姻滿意度就開始一路下降,直至孩子離家後才上升,呈現了 U 字形趨勢。這些報告顯示,新婚期是夫妻感到最開心的階段了,成為父母後,因為關注焦點由彼此轉移至孩子,需付出更多時間心力,這樣的過程也可能改變以往生活。然而,直到孩子陸續離家前,養育兒女的責任告一段落,夫妻之間又有精力能讓關係回溫。

台灣夫妻怎麼不一樣?

從台灣幾篇研究中,我們意外地發現,台灣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居然不是 U 型曲線,反而如過山車一路下滑,呈現所謂的「五十年之癢」。會不會是因為,養育孩子的責任不再,夫妻之情淡去,因而不想繼續忍受這段關係的摩擦,決定好好享受自己與朋友的相處時光呢?


環環相扣的關係滿意度

沈瓊桃與陳姿勳兩位學者在 2004 年發現,太太在處理夫妻間的差異與調適上,在孩子學齡前期與青少年兩個時期,其彈性程度比其他家庭生命時期差。換句話說,太太在這段期間所面對的親子關係、教養議題或其他家庭需求,所費之心力可能導致太太對於夫妻事務或問題處理較趨於僵化。

而丈夫,在子女為學齡前期的教養滿意度最高,顯著下降最明顯的則是孩子在青少年期。也就是說,對於處於有青少年期家庭的爸爸而言,子女的教養是一大挑戰。


婚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Photo by Laura Stanley on Pexels)

還記得上一次聊關係時我們談到的莫忘初衷嗎?夫妻攜手前進,擁有相同初衷,對婚姻經營也付出同等心力,才能長年生活在一起。在共同養育子女時,如果彼此疼惜,用同理與鼓勵取代指責,盡量抽出兩人的時間與空間,分享對家庭階段任務的需求感受,夫妻之情才能日積月累,等到未來照顧孩子的重心轉移,夫妻也可以調適回到兩人世界。

最重要的是,在身為父母的同時,也別忘了彼此是夫妻。

Podcast 腳本/Diane
文字編輯/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聊關係 EP.8 婚姻的保鮮期有多長】,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