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護理中的積極行為應對–蒙特梭利P3方法(下)

本文整理自「長者護理中的積極行為應對–蒙特梭利 P3 方法」公益講座,由 AMI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長照顧問安.凱莉(Anne Kelly)主講,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臺灣正心圓關懷協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共同舉辦。

毅宇未來教育基金會與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自 2020 年起合作邀請安.凱莉向台灣大眾與護理工作者,推廣蒙特梭利失智症照顧方法。隨著新冠疫情尾聲,安.凱莉 2023 年 3 月也首次來台舉辦實體推廣,此行除與北醫合作專業的工作坊,也在中正大學有一場大眾公益講座「長者護理中的積極行為應對–蒙特梭利 P3 方法」,側重失智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以及背後成因的探討,整整三個小時,全場聚精會神,感動的淚水與共鳴,引起廣大迴響。


轉型為「以人為本」的照護文化

(Photo by Kampus Production on Pexels)

機構必須擬定策略與管理細則去管理攻擊行為,長期研究蒙特梭利哲學的安.凱莉,將蒙特梭利理念應用於過往的照護模式,並引進到有 15 個床位的機構後,成效極好,她欣喜分享:原本該機構有 13 位住民必須服用精神藥物來鎮定,沒想到,引用蒙特梭利方式六個月後,所有住民都不再需要服用精神藥物,她指出:「改變的不是住民,而是他們受到照顧的方式改變了,所以住民更快樂了!」

這看似神奇的轉變,其核心價值只有一個:「以人為本」,很多機構都說採用以人為本的照護方式,但做到的卻很少。因為,我們很輕易就會剝奪長者的尊嚴,告訴他們幾點起床、要做甚麼、不能做甚麼,甚至連名字也甚不清楚,其實只要製作名牌,就可以讓長輩覺得被尊重,也可以認識其他住民!

「一定要提醒自己:我們所創造的環境也會激發長者的攻擊行為。」安.凱莉說,當住民受到的限制越多,環境所占的影響就越多。我們跟住民都有會被激怒的觸發按鈕,照顧者必須清楚知道,當我們被激怒或驚嚇時身體會怎麼反應,因為,住民也會感受到你的情緒反應,導致連鎖的反應,所以專業工作者必須要能管理好自己的身體與情緒反應,避免過度反應,才能管理好有攻擊行為的失智症患者。若照顧者大聲喊叫,就會把情緒跟身體反應移轉到患者身上,導致情況惡化。所以「自覺訓練」很重要,照顧者越了解自己,越冷靜就越能幫助住民平靜祥和。

甚麼是以人為本的照護?安.凱莉認為「對住民適合的照護行為」就是,她曾經輔導過一個被稱為暴怒先生的失智症患者,沒想到,女兒聊起父親慈藹溫柔的一面,讓安.凱莉突發奇想提出運用洋娃娃等替代品治療以舒緩情緒,抱著洋娃娃的患者頓時變回那個溫柔的父親,不只降低攻擊行為跟大叫的狀態,還變成照護者口中的紳士。「照護者不妨放下個人對洋娃娃的看法,要用專業的方式的滿足個案的需要。因為,這一切都是關乎尊重,以人為本,就是對住民有用的,我們怎麼想不重要!」安.凱莉感性分享,也感動在場所有的人。


找找看,你的/失智症患者的觸發按鈕在哪裡?

(Photo by Clément Falize on Unsplash)

失智症患者只是有認知溝通上的障礙,其他部分都跟一般人並無二致。安‧凱莉提出幾個常見的觸發因素,例如「痛苦或不舒服時」。她曾遇過失智長輩骨折,卻無法表達痛苦,只要工作人員要幫忙換衣服,就會攻擊照護者。所幸,當時夜班工作人員注意到長輩骨折而加以治療。當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疼痛,就會用遊蕩、睡不好或出現攻擊行為。所以,照顧者需多觀察無法自己表達的長輩,並辨識其行為背後的成因。

另一種狀況是長輩出現「譫妄現象(Acute infection)」瞻望症是一種急性的認知功能轉變,患者會突然性情大變、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或是無法分辨真實虛幻,造成住民困惑而導致攻擊。晚上症狀通常會更加嚴重,因此機構要提供相關訓練,透過輔助工具找出正常的基準線,才能知道長輩情緒的變化。

其他的觸發因素還包括「無聊」別小看無聊,當住民整天無事可做,就會去敲別人的門、拿其他人的東西或是打架。相關研究也顯示,無事可做,住民跌倒的機會也會提高。安‧凱莉建議可以讓住民能隨時自由從事活動,而非都是參加安排好的團體活動。例如折襪子、寫書法、打麻將等等,不要把活動器材鎖起來。此外,也可以運用蒙特梭利工作站的概念,例如,設置插花區的工作站,上面有一個大大的標示寫著「請插花」等等。

最重要的是,機構必須教育員工,讓住民 24 小時都覺得活得很有意義,不無聊,這是觀念上很大的轉念!安.凱莉疾呼:「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方式來照護,就不可能有任何改變!」


別小看環境中的觸發因素

失智症患者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所以,機構內的環境設計就必須特別細膩,比如長輩需要的照明度是一般人的四倍,照顧機構的燈光照明普遍不佳,常導致長輩難以辨識環境而跌倒、受驚嚇、感到困惑等,建議照顧者可於手機下載能測量亮度的 app,以檢視環境是否足夠明亮。

同時,失智症長輩的身形普遍是痀僂低頭的走動,往往無法看到一般的廁所等指示牌,而出現極高比例的失禁狀態。機構不妨圖文並用,設計簡單易懂的指示標誌,安裝高度最好是位於長者眼睛水平高度或低一點點,幫助長輩找到廁所等地點。「標示就是要被看得到!」安.凱莉提醒。

還有一個大家也很容易忽略的重點就是「噪音」,正常人不容易被噪音干擾,但是失智症患者無法過濾聲音,所以需要維持環境的安靜;電視、收音機不宜隨時開啟。安.凱莉分析:「我們以為開電視會讓失智症患者有事可做,事實是,患者無法區分真實跟電視中的事件,所以要非常小心使用電視。建議電視只能是失智症患者想看的時候,自己主動去開電視,照護機構不要隨時開啟。」


最後,安.凱莉也提醒:不只要照顧失智症患者,機構中的工作者也必須學習防範於未然,受到威脅時如何求救?夜班只有一個人,職員如何求助?工作交接是否確實?這些原則都有賴照顧者與家屬確實理解與落實!

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對待,以全人的態度來照顧每一個失智症的長輩,言語有禮、從對方的需求出發,這些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其實就是降低攻擊的最好起點!蒙特梭利教育的哲學不只適用於教育,更是長照 2.0 未來的照護曙光!



文/蘇于修
圖片來源/Unsplash and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