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睡一半大哭?好眠師姜珮∶嬰幼兒睡眠發展各不同

對談人/媽很想聊 Cynthia、好眠線上學苑創辦人姜珮 Peggy

每位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飽、睡好,但隨著孩子出生,卻經常面臨他們睡到一半夜驚、大哭、早醒等狀況,讓許多父母不禁開始思考∶我應該哄睡,還是讓寶寶自行入睡?寶寶要跟我睡嗎?幾點睡、睡多久才好?要訓練他們睡過夜,還是順其自然就好呢?種種關於孩子睡眠的疑問浮上內心,最終卻指向自己,「到底是我的小孩很難帶,還是我的方法有問題?」

(Photo by Tatiana Syrikova on Pexels )


美國家庭睡眠協會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 ╴好眠師姜珮 Peggy

到底為什麼孩子睡好這麼難?美國家庭睡眠協會(Family Sleep Institute)認證的嬰幼兒睡眠顧問姜珮,在新書《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中提到,不同個案家庭在孩子的睡眠引導方面,會遭遇各自的挑戰與問題,不論是孩子本身小睡短、夜驚、哭泣、早醒,或新手爸媽適應、隔代教養、作息安排等,與照顧者狀態相關的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與品質。

畢業於 University of Bristol 教育科技研究所的她表示,自己成為媽媽後,也曾因女兒睡眠問題而備感心力交瘁。於是,2019 年她進一步創辦了《好眠學苑》,藉由分享許多嬰幼兒睡眠知識,到2022年為止,已經服務超過 1000 組家庭,協助更多照顧者,透過適合自身家庭的方式,幫助自己與孩子睡得更好。


孩子睡好,要經過訓練,還是順其自然就好?


「睡眠訓練不是每個家庭都要走過的路。」好眠師姜珮表示,孩子本來就擁有好好睡覺的潛能,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睡眠引導」,包含作息調整、睡眠環境營造、睡前心理準備等環節。她舉例,若孩子睡不好,與家庭作息有關,像是等孩子太累才將他放上床,則照顧者就需重新安排、調整作息時間。相較注重孩子先天氣質、家庭條件的睡眠引導,「睡眠訓練」更著重在幫助過度哄睡,且孩子已有長期睡眠問題的家庭,幫助孩子與照顧者快速上軌道。

好眠師姜珮表示,孩子本來就擁有好好睡覺的潛能,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睡眠引導」,包含作息調整、睡眠環境營造、睡前心理準備等環節。(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此外,姜珮針對家長常見的疑問補充,「哄睡不一定就不好,如果目前的睡眠狀態,對孩子和照顧者來說是 OK 的,就不用堅持孩子要自行入睡。」因為對彼此來說,睡得好才是睡眠引導的最終目的。


親密派還是紀律派?照顧者的觀察是關鍵


有關嬰幼兒睡眠的網路資訊、教養書籍非常多,好眠師姜珮在《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中大致將父母的睡眠教養分為「親密派」與「紀律派」,親密派重視呼籲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獲得依附與安全感,進而自然好睡;紀律派則強調父母不能被孩子的情緒綁架,並要透過訓練教孩子睡好、學習獨立。

(Photo by Sarah Chai on Pexels)

對此,姜珮認為,其實孩子的睡眠需仰賴照顧者多加觀察,因個體的先天個性、氣質、生理需求情境不同,父母也必須視不同情況進行調整,「每個家長落下的光譜都是不一樣的。」她表示,即便是同個孩子,在不同睡眠發展階段上的潛能變化,也會有所差異。像是新生兒在大腦發展階段,淺眠比例占約 50%,且褪黑激素尚未分泌,因此對於「孩子睡覺是否要關燈?」一題,姜珮分享,媽媽坐月子時,開關燈對寶寶較無影響。直到產後 3 至 4 個月,關燈入睡就會較符合孩子的睡眠發展趨勢。「了解孩子在不同月齡的生理結構發展,就不會過度解讀或要求。」


如果孩子一直哭、不睡覺,到底要怎麼辦?


許多父母在小孩哭醒或哭泣不睡時,一定都嘗試過抱起來走動、換尿布、按摩、唱歌等安撫手段,但如果用盡力氣後,寶寶還是一直哭呢?好眠師姜珮表示,孩子哭泣不睡覺的原因太多了,可能是作息時間不對、光線或聲音的環境刺激,但不一定是照顧者的問題。「小月齡寶寶的睡眠品質,與先天氣質比較相關;大一點之後,才與後天生活作息有關。」因此,她建議父母不用過度譴責自己,階段性哭泣只是一種表徵,照顧者可以仔細評估孩子的生理狀態、先天氣質,了解哭泣不睡背後的成因,像是∶媽媽剛坐完月子回家,換了一個環境,對孩子可能就是種刺激。

好眠師姜珮表示,孩子哭泣不睡覺的原因太多了,可能是作息時間不對、光線或聲音的環境刺激,但不一定是照顧者的問題。(Photo by Sarah Chai on Pexels)


孩子到哪個年齡,睡眠才會「成人化」?


在《每個爸媽都能養出好眠寶寶》一書中,好眠師姜珮提到,成人睡眠模式通常會在孩子 3-4 個月左右發生,但父母期待孩子睡過夜的表現,則大約要 8 個月以上。因此,每個階段照顧者要關注的重點不同,像是 1-2 歲開始,可以加入口頭溝通引導,才能讓孩子愈睡愈穩定。至於從小養成好的睡眠基礎,對未來會更有幫助嗎?她表示,國外研究指出,3 歲以前的嬰幼兒睡眠時期,若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對於孩子往後的睡眠狀態、大腦發展,甚至學業、個性、情緒穩定性,都有相當大的助益。

好眠師姜珮提到,成人睡眠模式通常會在孩子 3-4 個月左右發生,但父母期待孩子睡過夜的表現,則大約要 8 個月以上。(Photo by Ryutaro Tsukata on Pexels )

到了成年,影響睡眠的因素則相較嬰幼兒複雜許多,牽涉到心理因素、社會壓力、疾病等層面,睡不好也會對情緒、專注力、工作執行力大有影響。因此,姜珮在諮詢個案時,也會同步詢問照顧者的睡眠狀態,提醒爸媽將心思專注於自己身上,「我自己曾是全職媽媽、沒有幫手,有段時間一直在硬撐。」她分享,最直接的幫助除了尋求親友協助、找幫手,也要盡可能營造自己的「祕密花園」,保留心理與生理上的空間,才有能力照顧好孩子。

孩子睡得好,照顧者才能過得好,達到家庭間最適合的平衡點。

文字編輯/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想聊 EP.80 每個寶寶都能好睡?feat. 好眠線上學苑創辦人姜珮】,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