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意的是家務分工的平等還是「公平」

(Photo from Pexels)

I want you to WANT to do the dishes.

農曆年是華人很重要的年節,也會有許多儀式。印象中小時候,除夕當天,全家人都會留在家大掃除,除舊佈新,初一初二才會到親戚家拜年,由於家族龐大,吃飯時總是看著長輩忙進忙出,漸漸才發現,年節張羅家人並不容易。

這麼多家事,到底誰來做﹖要怎麼分工﹖這樣的分配公平嗎?其實,家庭的分工不比工作場域的分工,有時即使做完家中應盡的分內之事,還可能引發彼此的不開心。就像電影《同床異夢》(The Breakup)裡一段關於家務分工的衝突,女主角告訴丈夫:「我希望你是自發性想去洗碗,而非我請你幫忙。

更深一層次來看這段話,是對方有沒有「真心」想為這個家付出,也進而看見彼此對於家的經營的重視程度,所以在家務分工的衝突上,伴隨著的不只是分配平等與否的問題。


家務工作及「隱形的」家庭事務

(Photo from Pexels)

與家庭所處生命週期、家庭類型、成員相關

沒有一個家庭沒有家務工作,而家務的內容往往根據不同家庭週期的階段任務有關,舉例來說,新婚階段沒有孩子,一切皆以夫妻的食、衣、住、行、育、樂為主,隨著子女出生後,家庭有了新成員,家務重點也伴隨更多勞務需求、課業安排等改變。

在不同類型的家庭,分配情況也不太一樣,像是核心家庭父母,和與長輩同住的折衷家庭,皆須承擔更多家務,單親父母較雙親父母做更多家務,而雙親家庭中未就業的母親,又比有就業的母親做更多家務。

我們經常想到的家務工作,可能是實際層面的煮飯、洗衣、接送等,但有篇報導指出,對於家庭責任,女性比男性會給予更多的腦力和情感付出,關於腦力和情感,指的就是為家庭做的規劃與思考,這也包含在家庭事務裡面。舉例來說,安排孩子課程、計劃家庭活動、維繫家人情感、處理親子焦慮等無法被精確計算的無形付出,往往才最消耗時間及心力。


家務工作不是 50% 與 50% 的平等分配

(Photo from Pexels)

家庭工作與婚姻滿意度的關係?

有些家庭研究顯示,家務分工與權力決策的不平衡會導致婚姻衝突。然而,兩性在家中的分工有真正平衡嗎?2014 年國際 OECD 發表的報告顯示,世界各地的女性平均承擔了比男性伴侶多二到十倍的家務工作,拉回台灣的行政院資料統計,台灣有配偶之女性,投入無償家務勞動的時間(包括育兒和照護)約莫是先生的三倍。可以說,太太投入家務工作的時間比先生長很多。

這些資料反映了,雖然女性大量進入勞動市場,雙薪家庭的比例越來越高,但對女性來說,似乎並沒有因此減輕家中所需負擔的工作量,反而面臨多重角色壓力。這也呼應了現在許多家庭的心聲,即便夫妻希望平分家務,但由於各種結構和社會經濟原因,最終還是偏向典型的性別角色來分擔任務。


邀請對方參與,是付出的第一步

(Photo from Pexels)

影響關係更重要的是公平感受,以及對於雙方付出的看法

如果現在有家務分工的問題正在困擾著你,可以聽聽媽很想聊 Podcast 節目,裡面曾提到「母親守門員」的概念,大意是說若一個家庭主要執行家務的人是媽媽,那我們可以鼓勵爸爸加入過程,一開始標準不要太高,也不要因為他做不好而否定他,讓爸爸從中獲得想要持續做下去的動力。而針對看不見的隱形家務,如安撫情緒受創的孩子等,則可以學習讓它變成可以被討論的家務,當它被列舉出來的同時,誰能夠否定它需要花時間與精力呢?

Podcast 腳本/ Diane
文字整理/詹玟諭


本文整理自【聊關係 EP.6】,歡迎前往收聽更多精彩內容!